上海一日游
2023年2月10日早上7点15分我坐飞机到江苏出差,下午4点半回到上海虹桥机场。 坐在虹桥机场的休息椅上,我订好2023年2月11日晚上8点半回深圳的机票后, 花了一个小时,列了大约十个景点,然后开始一个人的上海一日游。
飞机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所以值得简单提一下。 早上起飞的时候,从窗外望去,可以看到云朵在朝阳笼罩之下显得金碧辉煌的景象。 其实我的座位不靠窗,所以这些景象实际上是从旁边靠窗的乘客拍摄窗外景色时的手机相机画面中看到的。 另外无意中看到她的手机主屏幕左右两边分两列写着「再不学习就崩了你」八个字,估计自制力不太行。
第二天晚上回来的时候,我特意选了个靠窗的座位,可惜窗外大部分时候是灰蒙蒙的一片。 仅在降落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可以看到灯火、公路、高楼大厦和穿梭的车辆。然后飞机继续保持水平飞行一段时间。 这使我对飞机着陆过程产生一点兴趣,特意上网查了一下:
一般来说,飞机的着陆过程常常包括五个阶段:下滑、拉平、平飞、飘落、滑跑。
当飞机准备降落时,起落架放下,开始以稳定的速度沿一条近乎斜直线的航迹下滑。
当下滑到离地面6~12米左右时,飞机向后拉驾驶杆,迎角增大,进入拉平阶段。
随后飞机的航迹逐渐转为水平,同时速度逐渐减小,而后进入平飞阶段。
在平飞阶段飞机为了在速度减小的情况下保持水平飞行,飞机的迎角继续增加,飞行速度进一步减小。 当迎角增加到不能再增大时,飞机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沉,开始进入飘落阶段。
当飞机飘落至起落架的主轮接地时,飞机便开始在地面滑跑,飞行员操纵刹车和减速装置继续减速,直至飞机完全停下来。
外滩
从虹桥机场坐地铁到人民广场站,在美团搜了个馋三尺蟹粉小笼店,吃了蟹粉年糕汤、春卷和小笼包,味道还可以。 一边吃一边搜索「手机拍照入门」——是的,我的拍照技术被无数人吐槽过,想着等下要拍外滩,于是赶紧临时抱佛脚。 在5分钟内学完黄金构图、三角构图、对称构图和直线构图后,我信心满满地向外滩走去。
途中,我发现人民广场的每条路都是以全国各地的省份命名的,有南京东路、四川中路、福建路、广东路等。 路边的建筑不少是用厚重的石砖砌成的,显得大气、庄重,比那种玻璃表面的高楼大厦好看多了。
来到外滩,人很多,有些是一家几口,有些是同学少年,有些是情侣,都成群结对。 我想起朱自清的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顿时感到几分寂寥。
外滩后面是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大楼,大多呈对称布局,一字排开,从正门的牌匾看到不少是银行。外滩前面与东方明珠隔江相望。 我用手机拍了几张图片,然后悲催地发现手机突然自动关机了,于是沿着外滩走到人民英雄纪念塔,然后回酒店休息。 在回酒店的路上,我思考了一个哲学问题和一个技术问题。
首先是哲学问题:旅游的意义是什么?是拍几张照片,然后在朋友圈宣布到此一游吗?似乎不应该这么肤浅。 还有旅游与拍照的关系是什么?拍照是否会影响旅游的心态以及对旅游景物的欣赏呢? 比如刚才我看到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只顾着拍照,但是连这个纪念塔所纪念的对象都不清楚。 (纪念塔旁边没看到文字介绍,百度后才知道这个纪念塔是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
然后是技术问题:东方明珠现在还在发射电视信号吗?还有多少用户在接收它的信号?电视信号的通信原理是怎样的? 我努力回忆了一下大学所学的《通信原理》课程,发现只能记起电话信号的通信原理,对电视信号的通信原理解释不清楚。 后来看到百度词条「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里面说「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具有发射9套电视和10套调频广播节目的能力」, 知乎上也有人提到东方明珠可以提供电台广播,被收音机接收。 此外,我在网上找到了一本电子书《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里面介绍了电视的三种传输方式(地面传输、卫星传输和有线传输),基本可以解答我的问题。
鲁迅纪念馆
可能是早上赶飞机过于劳累,第二天我睡到9点半才起床。 起床后重新规划了一下行程,查各个景点的出行路线,结果差不多到11点才出门。我规划的第一个景点是鲁迅纪念馆,位于鲁迅公园之中。
天气微冷,下着毛毛雨,但又不至于淋湿衣服,我发现酒店旁边很多共享单车,于是找了辆小黄车,迎着微风细雨,向我崇拜的那位先生的纪念馆骑去。
上海的不少公路都留出非机动车道,对骑车的人很友好。 我骑了半小时,来到了鲁迅公园的一个侧门,围墙上每隔一段距离贴有鲁迅先生的语录——是的,这些真的是鲁迅先生说过的。 我看到了这句——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
侧门不开,还是得从正门进去。 正门进去后是一条三四米宽的通道,两边是高耸挺拔但树叶已经落光的树木,尽头是一面浮雕墙。 在浮雕墙旁边的围墙边,我看到一只毛色金黄的猫蜷缩着地上,旁边一个盘里装着它的粮食。 我两次拿出手机想正面拍它,每次它都立即向我迎面走来,于是我放弃了。 就在这时,有几位路人也发现了这只猫,他们嘀咕着:「这是谁的猫啊?怎么在这里淋雨?」 我才发现自己只顾着拍照,竟没有考虑到猫的感受。
站在浮雕墙的时候,听到不远处有歌声。循着声音走去,原来是一群老年人在一个亭子里合唱,唱着大概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歌吧,我没听懂。 看来这里确实成了附近居民一个休闲放松的公园。然后我向鲁迅墓的方向走去。
两边和后面都是葱绿的树木,正中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草坪。 草坪前方的石碑上书有「鲁迅墓」三个字;中间一块一米多高的基座正面写着「1881 — 1936」;基座上面便是鲁迅先生的铜像。 他坐着那里,目视前方,少了几分锋锐,多了几分慈祥。 我站在草坪前,瞻仰着铜像,在那里静静地站了半分钟。
离开鲁迅墓后,接下来该去鲁迅纪念馆了。 鲁迅纪念馆主体在二楼,上楼梯后,右面一道大墙上,印着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诗《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是一个三面墙壁环绕播放着鲁迅生平事迹的前厅。 在视频里我看到了中学时候读过的鲁迅先生的七言绝句《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还有后来查过才知道的一篇诗剧《过客》里面的一段文字——
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
我就在这么走,
要走到一个地方去,
这地方就在前面。
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
现在来到这里了。
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
前面!
再进去是一个大厅,迎面一个牌匾写着「人立而后凡事举」。 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文化偏至论》:「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纪念馆里面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来展示能够代表鲁迅先生一生经历的各种文物,包括发表的文章、书籍、演讲和遗物等。 我当时冒出一个想法:纪念馆展示出来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应该比较能代表鲁迅先生的思想,不妨拍下名字,以后有空再阅读。
这几篇文章都是鲁迅先生于1907年所作,当时他才26岁,可见先生年轻时思考问题已经很深刻了。 纪念馆的墙上也有一段文字介绍了鲁迅20多岁在日本留学时思考的问题: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与许寿裳等一起聆听维新人士章太炎讲授的《说文解字》、《尔雅义疏》等内容。
鲁迅、许寿裳也始终在思考和讨论三个问题: 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 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三、它的病根何在?
接下来看到一些我以前没了解到的鲁迅先生的事迹:
- 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任教期间(1909年),为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科学知识的新人,鲁迅编写了《生理学讲义》,为学生讲授了生殖系统方面的知识。
- 鲁迅是中国提倡美育的先驱者之一。1913年他在发表的《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极力推崇美育,认为美育对于改变国民精神,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为强健体魄,鲁迅1903年进入弘文学院附设的柔道馆学习柔道,为此与馆方签订了《柔道入门誓约书》。
接下来是鲁迅先生关于妇女解放与家庭伦理方面的一些文章:
记得鲁迅先生在一首诗里也表达过做父亲的看法,特意在网上找了一下,原来是《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还有一些到各地所作的演讲:
- 1924年1月17日,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作了演讲《未有天才之前》。
- 1927年2月18日、19日,鲁迅在香港青年会礼堂先后作了《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鲁迅希望青年们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
- 1927年4月8日,鲁迅在共产党人应修人等的陪同下,到黄埔军校作了题为《革命时代的文学》的演讲。希望更多人关系文化。
- 1927年10月25日,鲁迅前往上海江湾劳动大学,作了《关于知识阶级》的演讲。11月又两次去该校演讲。内容均涉及知识分子精神独立等问题。
- 1927年12月16日下午,鲁迅应光华大学学生会的邀请,在该校作了题为《文学与社会》的演讲,引导青年走向社会。
- 1931年4月17日下午,东亚同文书院的师生通过内山完造,邀请鲁迅到该校作了《流氓与文学》的演讲。
在展览台上还看到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文章题目:《言论自由的界限》
最后是鲁迅先生纪念战友们的两首诗:
- 1931年2月,在花园庄旅馆,鲁迅听到柔石等被害的噩耗,悲痛异常,吟出了哀切动人的千古绝唱《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 杨铨与鲁迅同为上海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1933年6月18日,杨铨被国民政府特务组织暗杀于上海。鲁迅送殓归来,作诗《悼杨铨》。
《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陈毅广场
离开鲁迅纪念馆后,在附近简单吃了午餐,然后继续骑车到陈毅广场。 原来就在昨晚外滩逛的那片地方,只是昨晚没有留意到。 我很佩服这些革命先烈们,能带兵打仗,也能妙笔生花,可谓文武双全。
以前也读过陈毅的《梅岭三章》,摘录如下——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豫园
接着去豫园。豫园是一个园林,里面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等,应有尽有。但这时我显然有点累了,开始胡思乱想。 置身于这偌大的园林,我一会儿想到深圳的房价之高令人一房难求,不由得嫉妒起这座占地面积达几十亩的私人园林以前的主人; 一会儿又想到这些传统的中国建筑如何与现代生活相协调,假如我是这个园林的主人,我应该在哪里敲代码,仰山堂、听涛阁还是卷雨楼?
城隍庙
作为一个不信鬼神的人,当花了10元钱买了门票并手握售票员分给我的三支香,我忽然有点怀疑人生: 过年时最讨厌的就是到庙里烧香,现在又要烧香?我干嘛来城隍庙?
转念一想,来都来了,香是不可能烧的了,但不妨一睹各位神仙菩萨的尊容。
于是先后逛了三官殿、慈航殿、财神殿、月老殿、关圣殿和城隍庙等。(虽然这个景点叫城隍庙,但实际上是由很多庙组成,城隍庙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在经过关圣殿的时候,看到它的英文名为 Hall of the God of Wealth
,我心生困惑:关公什么时候成财神了?
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关公原来早已是民间信奉地域最广的武财神,世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
在城隍庙里参观的时候,刚好有一群道士进来进行某种仪式活动,可惜人太多,看不清楚,也看不懂。 元辰殿里面按照十二生肖排列了共六十位神仙,我很好奇他们都是什么来头,可惜也看不清楚各位神仙排位上的字。 于是我想先把他们拍下来,但不知道是否破坏庙里的规矩。最后还是趁无人注意拍了一下自己生肖的五路神仙。
后来在「上海城隍庙」的公众号找到了元辰殿的解说,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元辰殿供奉的是六十位太岁神。太岁神是太岁星神。 中国人以天干地支来纪年,以六十个干支为一个循环。 天上有六十个太岁星,因此,就有六十位太岁神。 每位太岁神都分管当年的运势,也分管当年出生的人的运势。太岁神是同每个人的命运直接有关的神灵。
太岁神都曾经在不同的朝代降生到人间。 因此,他们都有姓名,都有忠于祖国、守卫疆土、清正廉洁、勤奋好学、路不拾遗、隐逸终生等好的品质,都是人生的楷模。
在维基百科词条「太岁」里面找到了六十位太岁神的名字和图片——这下知道他们什么来头了。
在城隍庙最里面的殿堂的右边,摆有几张桌椅,坐着几位道士,有的在为来客算命,有的在买《人生赠言》——15元一本。 离开城隍庙的时候,我没忍住,买了一本人生赠言。回来后发现里面共100篇短文,每篇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得出一些人生大道理。 如果这本书还能重版的话,我觉得可以增加第101条人生赠言——「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好奇心害死猫)
后记
最后总结一下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去旅游的一些经验教训:
- 一个人去旅游比较随心所欲,但有时也会有点无聊。
- 旅游前做好景点规划和路线规划。规划时需要注意大部分景点都有参观时间限制。
-
旅游时还是应该早睡早起,睡懒觉会错过很多景点的参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