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对车子不太感兴趣,这个「不感兴趣」体现在很多方面:

  • 作为「世界记忆大师」,我记不清很多名车的图标(完全不关注)。
  • 作为汽车电子行业(自动驾驶领域)从业人员,我对汽车行业了解得很浅。
  • 我在足球场上可以纵横驰骋,但开起车来一塌糊涂,至今不敢开高速。

我哥则跟我相反,几年前拿到驾照后,一直很想开车。今年攒够钱了,打算买车。 他已经确定购买比亚迪秦 PLUS DM-i 120 KM 续航这款车,打算让我中秋国庆假期陪他一起去看。

一个星期前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想接下来一周需要好好了解买车流程。 然而每天根本没兴趣了解,直到昨天(中秋节)早上坐表弟的车去东莞时,才开始在知乎上搜索买车流程相关问题。 浏览知乎后,我得知:

车子落地价主要由裸车价、保险费、购置税、车船税、上牌费这几部分组成。 而政府为了鼓励使用新能源,对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动)免征购置税和车船税, 所以新能源汽车的落地价由裸车价+保险费+上牌费三部分组成。

比亚迪秦 PLUS DM-i 的裸车价为 125800 元,保险费大概 6000 元,上牌费大概 500 元。 回东莞的路上,表弟跟我说比亚迪新能源起床的价格是很透明的,讲不了价。

回到东莞后,吃午饭、睡午觉。下午2点,我和我哥便坐表弟的车到虎门白沙社区的比亚迪4S店看车。 由于几天前通过同事认识了那间门店的销售人员陈先生,所以到门店后直接找到他。

门店内展示的是秦 PLUS DM-i 55 KM 续航、墨玉蓝色的车型,不是我们想买的 120 KM 续航那款, 但陈先生说不同里程的形状和内饰是一样的,于是我们坐上去体验了一下。

可能早上刚坐完表弟的比亚迪汉,坐比亚迪秦的时候,感觉室内空间稍小,头顶接近车顶,坐在后排两边的座位,也感觉容易碰到两侧的边缘。 其他方面感觉还好。

看完这辆车后,前面还有人正在试驾,需要排队,所以我们又看了其他系列的车,看完后我感觉还是 SUV 坐起来舒服,因为更大。

等了一会,轮到我们试驾了。试驾时会有试驾员陪同,他先开一段路,边开边跟我们演示这款车的一些功能,期间还玩了个偏移。 然后我哥开完剩下的路程。在门店附近绕了一圈,大概五六公里。下车后我哥说体验不错,并对自动驻车功能赞不绝口。

接下来讨论价格,陈先生拿出一页费用明细表,跟我们解释费用:

  • 官方裸车价原来是 125800 元,最近优惠 5000 元,所以裸车价减至 120800 元。
  • 政府补贴和镇补贴有 3500 元,不过都是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
  • 保险费大概是 6000 元,可以选择人寿、平安等多间保险公司之一。
  • 服务费(包括上牌费)合起来是 3000 元。
  • 赠送脚垫、车衣、行车记录仪等物品。

我一听这个服务费就觉得有猫腻,便问他这个服务费包含什么东西,为啥这么贵。 他说主要是运营费和上牌费,不过现在节假日,可以减免 1000 元,只需 2000 元即可。 由于提前了解到上牌费顶多 500 元,所以我觉得服务费还是很高,继续讨价还价一会,他就说可以全部减免服务费了。 这倒有点出乎我意料,我以为起码要收 500 元上牌费,没想到上牌费也可以减免。

接下来我们打算去看其他门店,以对比不同门店的落地价。 在地图上搜到厚街的一间门店,离虎门店5公里左右,于是开车前往。 到店后,一位姓王的销售人员很热情地给我们递名片、递矿泉水。 我们表明已经看过车并且试驾过了,主要想看看他们这边的价格。 但王先生还是带我们上车体验,在车上滔滔不绝地宣传比亚迪品牌。

接下来讨论价格,他同样拿出一页费用明细表跟我们解释:

  • 裸车价同样优惠到 120800 元。
  • 政府补贴和镇补贴一共有 5000 元补贴,以消费券和云闪付红包的形式发放。
  • 保险费大概是 6000 元,可以选择平安、太平洋等多间保险公司之一。
  • 服务费(包括上牌费)合起来也是 3000 元。
  • 赠送脚垫、车衣、行车记录仪等物品。

我同样跟他讨论减免服务费的问题,他说能优惠到2000元,但无法减免。 我跟他说第一间门店可以减免,他这时才松口说可以尝试争取一下。 这时候我已经倾向于选第一间店了,便跟他说:「我们回去先考虑一下,再做决定」。 没想到他开始激动起来:「你都看完两间店了,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呢」。 我据理力争:「我们还可能看其他门店啊。并且你不应该逼迫我们,我们需要考虑的时间」。

他稍微平静下来了,让我们把身份证给他登记一下,以帮助我们申请减免服务费。 我哥拿出身份证想递过去了,我一把拿回来,并转移话题,跟王先生说让他先帮忙问一问。 后来王先生让我扫码加了他微信,我们便离开了。

坐上车后,我立即删除王先生的微信,并向表弟和我哥吐槽这位销售的服务态度。他们表示赞同。 表弟把车开到附近路边后停下来,然后建议我们梳理一下思路,确定三个问题:

  1. 要不要买车?
  2. 是否确定买比亚迪秦 PLUS DM-i 120 KM 这款车?
  3. 选择哪个门店买车?

显然,我哥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要、确定。所以只讨论第三个问题。 我的看法是肯定要排除第二间门店,因为王先生的服务态度有问题,而后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跟销售人员沟通对接的,选他会坑了自己。 我们又不想看其他门店了,于是决定回第一间门店签合同。

开车回第一间门店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可以拿第二间店补贴更多为理由跟第一间店讲价。 于是我打电话给第一间店的陈先生,跟他说第二间店的补贴更多,希望他能优惠一些。 讨价还价了几句,他说可以优惠1000元,我说成交。

在车上又过了一会,我突然又想到:之前同事建议我砍价时先从1万砍起,我刚刚只砍 1000 元,太傻了。 于是我又打电话给陈先生,说第二间店又给我们降了几千元,希望他能优惠 3000 元。 他说无法优惠 3000 元,可以再优惠 500 元,即总共优惠 1500 元。 我喊 2000 元,他推搪了几句,并吐槽我说「你不能每打一个电话过来就让我便宜 1000 元啊」,后来说先帮我问问,等下再回复我。 几分钟后,他打电话说「过来吧」。就这样,我们最终拿到 2000 元的优惠。

最后总结一下:

  • 有些销售会施加压力让你立即做决定,这时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理性判断。我的意见是直接否决这些销售,因为不利于后续的沟通。

  • 其实买车还是可以讲价的,并且一开始要砍得狠些,比如可以从5000元砍起。(具体情况视车型而定,我本人也不擅长讨价还价)

  • 买车是不需要乱七八槽的服务费的。这估计是门店的套路,先说要服务费,如果你没意见,就赚你一笔;如果你有意见并努力争取,他们就会减免,然后消费者会觉得自己已经赚到了,就忘记争取更多的优惠。

  • 我查了一下购车补贴的使用方式,发现需要限定门店才能使用,并且是「满多少减多少」的形式,感觉有点鸡肋。